我有個朋友,住在信義路上價值上億元新臺幣的豪宅里,找了日本著名的設計師來裝潢。有一次我去他家,發(fā)現(xiàn)他雖然住了兩年,可廚房里所有進口廚具的膠膜竟都沒被撕掉。
他的房子像是一個展廳,可家的本來意義不是展廳啊。如果主人對這個家沒有意見、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看法,只想告訴別人他買的是從意大利進口的最貴的床,那只是作假給別人看。
這里面的難度是你到底要什么,如果你不知道,你找再有名的設計師都是假的。你怎么樣回來做自己,才是最難的功課。
我自己住在淡水河邊。當時在那里買房子,是因為覺得淡水河好漂亮,但是建筑師不知道善用那里的美景,將窗戶建得很小。
所以,我找了一個學建筑的學生,他幫我開了12扇窗,而且全部是往外推的推窗,比拉窗更有靠近河邊的感覺?,F(xiàn)在,我可以坐在窗邊看河,和淡水河只有兩米的距離。
在穿著上,我喜歡純棉、純麻的衣服,覺得它們很溫暖、舒服。我喜歡爬山,喜歡躺在草地上,喜歡在海灘卷起褲腳踩水,名牌就不適合我,因為我喜歡自在。
我現(xiàn)在不問工程師有沒有去聽音樂會、看展覽,反而是問他們:“你們在這里工作五年了,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,公司門口的那一排樹是什么樹?”很少有人能夠回答出來。
事實上,他們公司門口那排小葉欖仁的葉子漂亮得不得了,綠色會在陽光里發(fā)亮。后來我再去,就有一個員工和我說:“謝謝你告訴我這件事,我現(xiàn)在下班后會先看看小葉欖仁再回家,所以不再和太太吵架了?!?/span>
他也問我,現(xiàn)在他五歲的女兒將來該學鋼琴還是小提琴,但我建議23點才下班的他多抱抱女兒,這比較重要。因為所有的藝術講的都是人的故事,一個孩子如果不記得父親的體溫,她將來看畫、聽音樂都很難被感動。
我們從年輕時開始,就因為工作忙碌,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感覺,但工作忙碌之余,你還是一個人,你必須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來做人。
你看到了美,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好好活下去的。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,只是假的美,你不見得會快樂,那反而可能會是你得抑郁癥的原因。
找回美的感覺其實很簡單。去觸摸一片葉子,去聞一下在很熱的夏天午后暴雨的氣味……那些我們有記憶的感覺,都會引發(fā)我們的感觸和感動。
一個博士可能毫無美感,但一個不識字的農(nóng)夫卻可以過得很美,他看得到月光的美,看得到稻浪翻飛的美。美是最大的財富,它不會因為你的學歷而不同,但是會因為你“人的部分”的不完整而不同。
(來源:青年文摘 作者:蔣勛)